改變沒那么簡單
來源: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 時間:2016-03-16
剛剛接班電話鈴聲就急匆匆的響了,一位近40歲的女性撥通了電話。
“我遇到一些事,想不通,你能幫我分析分析嗎?”
“嗯,好,我會盡力幫助您。”
“是這樣,今年2月份老公和我離婚了,原因就不和你說了。現(xiàn)在,我們這要拆遷,他要和我分房產(chǎn),這還不算,我弟弟也要和我爭。弄的我很難受,影響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我父母也不出來說句公道話。以前我得過焦慮癥,后來好了,這回因為這些事,對我又是一個打擊。你說讓我怎么辦?”
“確實,婚姻,房子是人生中的兩件大事。而且,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接連發(fā)生……”
還沒等我說完,來電者就搶過了話語接著說道:“我專門研究親情,友情,我是一個倡導親情至上的人。而且,在這方面我還有所建樹,有研究成果。結果我身邊的人做了這種沒有人性的事,沒有親情的事,包括我老公,包括我父母,我的弟弟。其實,離婚我是痛苦,但我能過去,錢的問題我也可以接受,財富不是我追求的東西。可是,在利益面前,他們都把親情拋到了一邊。你說,難道是我追求親情至上的價值觀錯了嗎?”
“聽的出來,房子的事,錢的事,包括婚姻的事不是自己不能解決。只是,你很看重親情,而沒想到自己的至親不管是父母,弟弟,還是前夫做的恰巧就是讓你感覺沒有親情的事情,和您倡導的相違背。這讓您很失望,也無法理解,更無法接受,甚至對自己的價值觀產(chǎn)生了懷疑。”
“對,對,你說的沒錯。那要是你處在我的狀態(tài)下你會怎么做?我還要不要堅持我的價值觀?”
“價值觀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只是,我們要思考一下,我所持有的價值觀是否影響了我為人處事的方式,是否對我造成了困擾,影響了我的生活。”
她沉默了幾秒鐘……小聲的自語到:“難到是我哪里沒做到?為什么他們都對我這樣?我到底要不要堅持?”然后,又大聲地重復著開場時說過的話,但抱怨中好像了多了一點思考和猶豫。
“聽的出,你很困惑,好像你對親情的渴望很強烈,期望很高。”
接下來,她講述了自己的成長背景,認識到自己是個追求完美的人,我從小對自己各方面要求都很高,現(xiàn)在也是一樣。意識到她對親情的期望太高了,所以才這么失望。她說:“其實,我也痛苦,我也想降低期望值,但是我做不到。我活了40年,讓我改變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凡事都是平衡的,不管是你堅持的價值觀還是各種的高期望。你說呢?”
“沒錯。一方面我是痛苦,但另一方面我從中得到了快樂,從研究成果中得到了成就感。否則的話我不會冒這么多的阻力或者是家人的這種遺棄還去追求這些事情。但是,我也知道畢竟失去了一些東西,或許是寶貴的東西……”
解析
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或?qū)κ挛锏目捶ㄅc他的成長經(jīng)歷有關。案例中的來電者在家行大,小她5歲的弟弟出生后,家人的關注點就全部落在了弟弟身上。而且,長輩是重男輕女。這樣的背景下,不難想象她那么倡導親情的原因,多么渴望得到家人的關心和關注的期望。但我們知道,過度的期望是讓人變得敏感,敏感的心理會影響人的判斷,容易引發(fā)負性的情緒,進而影響與人的關系。另外,對自己要求高,自然的對別人的要求也高。當這些高期望,高要求達不到的時候,失落、失望感必然會很強烈。借助于自己的高期望和對價值觀的執(zhí)著取得的成績何嘗不是對自己失落心情的一種補償。
說到改變,不是件易事。首先,要意識到需要改變,并有改變的意愿。促使一個人改變的原因很多,相反,阻礙一個人不愿意改變的原因也很多。也就是說,改變是需要足夠強的改變動機,相對外在動機而言,內(nèi)在動機更重要。其次,有能力改變。知道如何才能改變,知道改變的方法和必要的資源。
再有,需要做好改變的準備,包括心理上的準備。改變已有的、習慣的生活模式是件冒風險的事情,雖說不適合的方式需要改變,但那畢竟是自己熟悉的。
最后,在前三個條件具備的前提下,實施自己改變的計劃。
有一點需要了解,就是每個人都以自己的速度經(jīng)歷改變的過程。改變的過程中,遇到阻力或其他因素的時候,就會以不同的速度和頻率在改變的各階段之間來回切換,這都是很正常的反應。